“美好生活 志愿同行”学雷锋志愿服务行动月主题活动通知

发布人:内容管理员

学院各团支部:

    今年35日是第55个学雷锋纪念日和第19个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充分发挥党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全校师生传承雷锋精神、广泛参与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为积极响应团中央、团省委、学校党委和团委关于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的部署,生命科学学院团委将于3月开展“美好生活 志愿同行”学雷锋志愿服务行动月主题活动,现将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对象:生命科学学院各本科团支部;

二、活动时间:2018322日起至201841日;

三、活动主题:贯彻十九大精神,公益与你我同行

四、活动内容:

    围绕“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人才培养目标,在建设和谐校园、传播文明、保护环境、服务社会等领域,开展有专业特色的形式多样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大力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氛围。

(一)开展“美好生活,志愿同行”系列志愿服务活动

  1. 开展与专业相关的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如环境保护、普法宣传、科普教育、文化下乡、政策宣讲、阳光助残、互联网公益、社会服务咨询等群众切身需求的活动并提供专业服务支持。
  2. 加强公益实践教育和志愿者培训,规范各支部志愿者管理和提升志愿者综合素质,积极探讨公益创新的内涵。
  3. 鼓励以“就近服务”为原则,引导师生服务校园及学校周边社区,关心和关怀身边需要帮助的同学、校工、员工等,提供常态化志愿服务,营造绿色校园及和谐社区。

(二)持续开展志愿者注册及志愿者证申领工作

    共青团员要认真学习与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微博、微信、i志愿、广东青年之声等平台,积极传播正能量。为进一步促进志愿者管理工作的规范化,请各支部积极推动学生登录i志愿系统注册及申领志愿者证,全面使用i志愿系统记录志愿时(公益时),i志愿使用情况将纳入本年度评优条件。

(三)基层团支部设立实践委员,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
    按照《关于推进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结合我校实际,请2017级及2016级本科生各班级的基层团支部通过民主生活会在支部委员中增设“实践委员”一岗,2017年已增设实践委员的团支部,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进行换届改选。请各支部将最新的实践委员名单汇总到生科院团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员处。
    基层团支部的实践委员,主要职能为组织团支部的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与支部其他委员共同推动本支部团员综合素质提升等工作,推动志愿服务在基层团支部的常态化开展。

五、学雷锋志愿服务评比结果:
    各支部将活动材料整理上交,经审核后进行在“红旗团支部评比大会”中进行展示评比,与学院老师和其他支部一起分享学雷锋活动中的心得体会,交流感动事迹,展示活动中表现突出的优秀团员和优秀事迹。同时,本次学雷锋志愿活动评分将在4月举行的我院“红旗团支部评比大会”的总分中占较大比例。本次评比活动要求各支部注重活动立意和实际效果,请各支部结合实际情况做出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并能用心实施,使志愿活动真实有效。鉴于今年2017级各团支部刚刚建立,将不参评“红旗团支部”,故上交活动材料后按照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评比结果排名获取奖品,第一名获一等奖,第二名获二等奖,第三、四名获三等奖,奖品将在生科院团委的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推送中说明。

六、活动要求:
1. 认真组织,务求实效。各支部要结合实际,围绕活动主题,精心策划,制定符合实际、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在412400前将活动记录材料按照规定格式发送到1976823415@qq.com)收到回复为参评成功。要求:
1)全文宋体,标题三号,正文五号。
2)邮件和附件文件夹命名格式:【2018学雷锋】XXX班,如【2018学雷锋】17A班。
3)文件夹中应包含以下文件
学雷锋活动开展情况统计表
学雷锋签到表:要求本人签到,不得代签。纸质版届时会有专人通知提交(务必提交,此为公益时证明材料)。
活动感想:每支部上交至少3篇,每篇不少于500字,包括活动的开展过程和感想,图文并茂,真实可感。
活动照片、视频:注意收集好活动期间的照片、视频等相关素材,每个活动都需要不少于5张照片证明。
2.整合资源,跨界联动。各支部要充分整合现有资源、共享现有资源,鼓励跨专业、跨学科合作开展综合性志愿服务。
3.创新宣传,扩大影响。各支部要创新宣传模式,以先进典型、感人故事和新闻热点,主动传递正能量,切实将正能量声音辐射到网络、影响到社会。各单位活动开展情况要及时反馈至校团委。
 


 
                                                                                                                  共青团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委员会
                                                                                                                                                            2018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