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感恩、责任、激情、智慧——记永远没有下半场的施少斌师兄

发布人:内容管理员

校友简介

        施少斌,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专业1985级校友。现任中民投健康产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管理合伙人;广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山大学客座教授、暨南大学硕士生导师、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世界中联中医膏方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副会长等。

image-20240112231645-1

                                                                              施少斌师兄正在接受采访

        我们一进入施少斌师兄朴素又不失大气的书房时,立马看到了师兄桌子上摆放的《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学系)编年史》一书。于是乎,我们的聊天从这本书开始,从师兄的大学第一课谈起。

        人生离不开几个名师---“感恩是师兄人生座右铭的第一个词。

        “我还想尽量找出当年给我上课的老师们的名字”,师兄满怀着对老师们的感激之情,激动地对我们说。我们就聊起那些年我们都读过的课程,说到了大学的第一课,谈起了那些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老师们,讲起了生化课的任课老师……

        在进入中大的第一年,师兄其实还曾想过转专业。尽管生物化学专业当时是广东省分数最高的专业之一,据说也是广东省入学平均分数最高的专业之一,集聚了优秀的莘莘学子。但是对入学之初的施师兄来说,因文科思维其实比理科思维更胜一筹,师兄想要转专业,想要找到更适合自己的方向。

        但是,考虑到是父亲等帮忙选择的专业,加之姐姐的劝说,为了让父亲安慰,便作罢了。师兄其实曾带有抵触的情绪去学生物学。由于何国藩老师的生物学讲的不错,极大地增加了自己的兴趣。师兄也由此而继续在生化专业继续完成学业。

        师兄在采访中,深情地和我们说,人要常怀感恩之心。人生离不开几个名师。要感恩师长。师兄至今仍记得毕业之时老师曾对他说“你在学校看了很多的书,但是有一本书,一定要好好看,不断地看,那就是‘社会’”。要感恩父母,是他们让你来到这个世界上。从呱呱坠地开始,是父母首先教你做人的基本道理。当然,也要感恩企业,感恩第一个师傅给你的机会。

        本科毕业后,师兄进入广州敬修堂药厂(后改为广州敬修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工作,起初做科研工作,后来转向销售行业(后文详细记述)。厂长发现了极具发展潜力的师兄,问师兄说“我需要一个秘书,你要不要干?”于是,师兄担任了厂长秘书,开始走向行政方向。

        师兄是国企有名的少帅。从厂长带领自己走上这条路之后,28岁当企业副总,33岁任王老吉一把手,38岁当上市公司总经理、集团副总。无论在哪个阶段来看,都是广州市最年轻的干部之一。在从本科毕业生逐渐成长为企业一把手的过程中,师兄的职业生涯一路顺风顺水,其实都离不开贵人相助。师兄对一路上给予他帮助的人永远心怀感恩,包括给予生命的父母、耐心教导的师长、慧眼识人的前辈以及使自己不断成长的企业,师兄都心怀感恩之情。

image-20240112231645-2

                                                                                              我们的寻访队员们 

        使自己永远保持大学生的心态---“责任是师兄人生座右铭的第二个词。

         谈及人生经历,师兄对我们说,做事情就一定要做好,并且使自己保持大学生的心态,生活永远在路上。

        在学生时代,师兄也还曾担任学生会学习部部长。师兄尽责尽职,积极主动地邀请张宏达、江静波等教授为同学们开系列讲座,一起“倾听‘老水手’的心声”。正是在这一场又一场的讲座中,学生从师长的身上,除学习知识外,也不断学习其为人处世、人生经历等方方面面的宝贵经验。正如今天我们向师兄取经一样,从前人的发展中取得经验。

        作为学习部部长,师兄还注重加强与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老师/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在此期间,由于师兄的居中协调,让大陆的学生和香港同胞们之间没有隔阂,没有差距,相互平等。同学们与香港方面的交流越来越多。

       师兄多次提到,任职就一定做实事,办好这些自己分内之事。

        师兄现在有多项社会兼职,任中山大学客座教授、暨南大学硕士生导师、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等,有帮一些教授们带经济管理类或审计等专业的研究生。学生们现在都成材了,能独当一面。师兄也一直都是优秀的硕士生导师。

        师兄对我们说,“从我的兴趣、责任来说,确实能有机会当老师。教学生,同时也是在成就着自己。做的就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当然就要做好,就要把事情做实。”

 

image-20240112231645-3

        人生没有下半场---“激情是师兄人生座右铭的第三个词。

        师兄是60年代出生的。60年代的人,都是有追求、有理想、有情怀的一代。师兄在采访中提到,“人生的下一个阶段是什么?其实生活永远在路上。什么是下半场?应该是没有下半场的。应当是充满激情的永远往前冲。”

        在生物系读书期间,由于当时图书馆、教室、宿舍文化室等空间资源有限,占位可能就显得比较“重要”了。男孩子们下午多去踢球和运动,回来自习室肯定没有位置了。“调皮的”师兄们就把日光灯的启辉器拔掉,踢完球回去自习室再插回去……总之而言,对待学习,始终都应当是充满力量,充满激情的,学习的热情永远是火热的。

        在康乐园读书期间,从中学迈入大学的殿堂,从懵懂少年逐渐成熟,师兄不断修正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找到适合自己的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不同的阶段成就了不同的自我,实现了自我价值的超越,一直都是在充满激情的奋斗着。

        人生的道路上,要勇于挑战自我,不断历练。从广药、到珠江钢琴等,师兄也一直在尝试自己更多能够做的事情。归根结底,其实都是中大造就了不甘寂寞、勇于挑战自我的精神品格,是中大打造了充满激情的品质。

        2014年起,师兄选择离开体制,自己创业。或许,可能有些人会刻意在讲,师兄离开国企是一步很大的跨越和改变。而师兄自己认为,只是离开现岗位,去挑战和体验一个新的职位而已。不论是尝试做互联网服务平台,还是做股权投资,都是在不断定位、不断摸索,逐渐去除原来的短板,激发自己的潜能。而在这个过程中,应对各种场景和艰难困苦,没有激情是很难继续的。

image-20240112231645-4

                                                                                    认真做笔录的晓荣童鞋

        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智慧是师兄人生座右铭的第四个词。

        师兄本科毕业后进入老牌的中药厂工作。起初做研发等研究工作,生化背景的学生其实对这些内容都不是特别擅长,故而转向销售。

        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应当学会给自己做判断。在学生会担任学习部部长的经历都让施师兄意识到,与人打交道的过程能更好的发挥他的特长。当师兄静下心来分析他的优势时,他发现与人沟通和接触的工作是他更适合也更擅长的领域。销售,是不断接触别人的过程,也是不断与人沟通的过程。其间需要用自己的逻辑思维去打动顾客的心。销售者要对商品充分了解,还要掌握顾客的心理动态,把握销售技巧,更要注重自己的目的——通俗点就是赚钱,所以还要注重怎么控制成本、如何利益最大化等等。师兄更喜欢与人相处,更乐意与人打交道,故而向销售方向发展。

        在访谈中,师兄提到了华罗庚重新安排自己的日程而避免迟到的经典的故事。同一件事情,有不同的解决方案。我们总是要不断学会如何合理安排,如何游刃有余地完成每一件事。这其中所包含的智慧,需我们慢慢思考和分析。

        师兄鼓励学弟学妹们,要不断完善认知,养成逻辑思维能力,应对各种工作和挑战,分清楚主次、轻重缓急。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但是知识的学习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

image-20240112231645-5

                                                                                      师兄与寻访队员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师兄从药品到王老吉,再到珠江钢琴厂,继而转战投资等行业,从广义来讲,其实一直都是在做大健康的产业。从师兄自身来讲,是不忘初心。初心是原来的一种愿望和追求,延续自己的激情。在未来的发展中,仍要保持着大学生的心态,永远在路上,充满激情地勇往直前。

        谈及对学弟学妹们的发展建议时,师兄再次强调了感恩、责任、激情、智慧四个词,也劝勉我们要注重社会中历练和验证,保持健康和开放的姿态,永远在路上的心态,勇敢地面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一切。有人说生科院毕业后找工作不好找,其实不尽然,不要妄自菲薄。本科更多的是注重方法的掌握,能力的提高,而非是简简单单的对口就业。生科院有很多知名的校友,也并非全都是从事于生物学行业。在职业的选择上,认真思考什么时间选择做什么事情,懂得舍得与放下。

        师兄也提到,对校友们而言,更应当是依托校友会的平台,借助校友的力量,相互支持与帮助,共同发展,为校友会和中大的建设做更多的建设,为社会贡献更多的力量。校友们应当为生科院做更多的事情。校友们可以多支持师弟师妹们,比如奖助学金、帮助师弟师妹们解决一些就业的机会等等。

        采访的最后,师兄语重心长地说到,“中大已经定下了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一定会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实现的。生科院具备基础,具有发展优势,当进一步发挥优势,与时俱进,赢得当下国际科研发展的势头,及时布局和调整,进一步做大做强,提高影响力,为中大的发展贡献力量。祝福生科院,祝福中大!我们愿意为生科院、为中大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扬帆远航正当时,砥砺前行铸辉煌。愿我们都能心存一颗感恩之心,胸怀舍我其谁的责任感,保持大学生的激情和心态,不忘初心,对未来勇气百倍!

        履历

        施少斌,中山大学生物系生物化学专业1985级毕业生。现任中民投健康产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管理合伙人;广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山大学客座教授、暨南大学硕士生导师、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世界中联中医膏方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副会长等职。

曾任天大药业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执行董事,广州电子商务网董事长,江苏必康嘉隆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广州珠江钢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广州诺城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历任董事、副总经理,广州医药有限公司历任副董事长、党委书记、董事,广州奇星药厂有限公司、广州奇星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广州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广州汉方现代中药研究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广州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历任总经理、董事长、总裁、党委书记,广州敬修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历任总经理办公室主任、总经理助理兼市场部经理、董事、副总经理等职。

        曾任广东省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中国轻工联合会副会长、中国乐器协会副理事长、中国乐器协会钢琴分会会长、广东省乐器协会会长、广东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广东省中医药协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山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南方医药经济所标点信息集团顾问等职。

        曾获广州市优秀企业家、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广东青年五四奖章、第十届广州杰出青年、中国十大策划风云人物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