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演杰出校友——曾宪梓先生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史微电影《行·先》从1924年的情景开始,沿着历史时间,呈现生科先辈们在创建初期的筚路蓝缕,抗战迁徙的锤炼成长,以及现在的我们薪火相承,乘风而起,共书华章的精神面貌。我们不仅要演绎先辈,更要感受先辈们的舍己为国、爱校爱学科的博大胸襟。演绎先辈,传承精神!
《我演学科前辈》栏目记录了演员志愿者们在扮演的学科前辈时的感想体会,演绎前辈故事,感悟初心使命,薪火代代相传,体现文化的一脉相承。
黎祖福《行•先》中饰演曾宪梓先生
我演杰出校友——曾宪梓先生
——记微电影《行•先》的拍摄
接到学院的电话,要我参加院史微电影《行·先》的拍摄,饰演杰出校友——曾宪梓先生。我从来没有这样的经历,因此在感到非常荣幸的同时,将这次拍摄当成了一种挑战,一种学习。
为了很好的饰演曾先生,虽然出镜仅是几秒钟,但我还是认认真真的学习了张雁教授他们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编写的微电影提材和有关曾先生的背景资料,以求尽可能在饰演中做到形似和神似。
曾先生是我非常敬佩的前辈。他念兹在兹,殷殷报国。他是我院1957级动物学专业校友,香港金利来集团有限公司创办人。曾任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第八届、九届、十届全国人大常委。1986年开始到内地投资设厂,1989年合资成立中国银利来有限公司,成为我国首家专营领带生产的中外合资企业。组织海内外华人到内地投资,2001年促成第六届“世界华商大会”在南京召开。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捐资支持国家教育、航天、体育、科技、医疗与社会公益事业,历年捐资逾1400项次,累计金额超过12亿港元。曾先生也时时关注母校的发展,陆续出资捐建了曾宪梓堂北院、曾宪梓堂南院、中山楼等建筑,为师生创造理想的学习与工作环境。他拥护“一国两制”方针,曾任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委员,为香港顺利回归祖国、实现平稳过渡和保持繁荣稳定作出重要贡献。他荣获“中华慈善奖”、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大紫荆勋章”。编号第3388号小行星被命名为“曾宪梓星”。
曾先生的为人与经历,可以说是我院历史的一个缩影。作为创系近百年的生命科学学院,其历史是一部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可歌可泣的奋斗史和发展史,充满了对科学信念的力量与历史的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历史书写着我们的文明,承载着我们的梦想,也昭示我们的未来。院史微电影《行·先》的拍摄,可以说是记录历史、传承文化的一个非常好的行动。
《行·先》带有鲜明的历史文化烙印,凝固着一个我们生科人的记忆。尽管“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但是置身其中,耳闻猎猎风声,眼前就会“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我们只有回望来路、追溯文化、寻根历史,才能有所投射、有所皈依。而过去与今天、今天与未来,便会连接成一条一脉相承、绵延不绝的河流。不仅如此,经过这样厚重历史与文化熏陶的人,内心才能美好而丰沛。这种文化精神上的皈依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它深入血液,是我们灵魂深处的韵律。只有肩上担着历史、内心怀着文化的人,才能够担当国家赋予的使命。而承载着我院人文历史的《行·先》就具有这种价值,它对培养我们的奋斗精神、文化格调、文化品位,发挥了润物无声的作用。
黎祖福
教授,享受中山大学卓越人才计划教师特别津贴,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理事、广东海洋协会常务理事、广州市政府重大决策咨询专家、湛江市和从化市人民政府高级科技顾问。
一直从事水生和海洋经济动物养殖和渔业环境及其调控等方面创新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工作,主持和参加了10多项国家863计划、国家支撑计划及省部级科研课题,获广东省技进步特等奖1项、三等奖3项,获得授权专利23项,出版著作2部,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
创建了全国第一个深海大网箱养殖产业园和第一个海外深海网箱养殖基地,有十几项科研成果在东南亚推广应用。2003年被国家科技部、农业部授予“星火计划全国先进个人”。作为全国第一批科技特派员,因工作出色,2009年被国家科技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等八部委评为“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2011年度全国海洋人物候选人。指导中大学生团队,2014年获得第九届“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2012年获得全国大学生第8届“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银奖、广东省金奖;2014年获得全国大学生第9届“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广东省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