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举行2020年“校园常见急救医疗常识”专题培训及医疗急救演练活动
为增强学院师生应对日常生活、实验教学和科研训练过程中突发健康意外的自救及他救能力,保障师生的生命健康, 12月12日,我院特邀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唐皓副主任医师在南校园贺丹青一楼讲学厅开展“校园常见急救医疗常识”专题培训及医疗急救演练活动。学院党委张斯虹书记、赵勇院长对本次活动准备工作做了重要安排,黄军就副院长莅临活动现场并担任本次活动的主持。
黄军就副院长主持专题培训会
首先,黄军就副院长简要介绍了我院的基本情况,对唐皓副主任医师和古力文医生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他强调此次培训及时、重要且必要,不仅能够强化我院师生对应急救护知识的了解及掌握,更有助于提升师生自我急救和救助他人的技能。
唐皓副主任医师作报告 师生们认真听报告
唐皓副主任医师首先向师生普及了拨打120急救电话求助时需要讲清楚的信息点,随后对外出血、热烫伤、化学烧伤等十种校园常见健康意外的急救措施做了风趣幽默的介绍、澄清了一些无用甚至有害的“民间急救知识”,并带领大家做了急救医疗的演练。其中,十种校园常见健康意外的急救措施包括:
- 外出血常用的方法是除去伤口表面异物并进行压迫止血,若出血量大,需要用止血带在近心端进行包扎;
- 关节扭伤的处理有“制动及冰敷”两步,若是腰部扭伤后下肢发麻、冰冷,则要及时平躺在如硬板床、地板等硬质平面上,等待专业医疗救助;
- 热烫伤要尽快远离热源,并持续不断地用冷水冲洗降温;
- 化学烧伤需要根据具体化学药品的性质调整处理措施,如生石灰或浓硫酸附着在皮肤上时需要先拭去才能进行冲洗,否则生石灰或浓硫酸遇水反应放热会造成更大伤害;
- 眼化学伤具有高致盲率,最好的应对方法是实验前带好护目镜,做好预防工作,若确实不幸受伤则要及时用洗眼器冲洗最少30分钟,并带上少量入眼试剂的样品及时就医;
- 晕厥,应立即保护患者,使其平躺或坐下,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有无外伤出血,及时拨打120求助电话,查明晕厥原因;
- 陷入昏迷,注意患者呼吸及大动脉搏动情况,亦需及时拨打120求助电话,必要时将头部偏向一侧,防止误吸;
- 异物阻塞呼吸道窒息时,万不可直接拍背,成人可实施海姆立克急救法,婴儿可实施头部朝下的拍背法及压胸法。自救时可弯腰,以固定的水平物体边缘快速冲击上腹部,直至异物排出;
- 心脏骤停者同样会失去意识昏迷过去,但会伴有失去脉搏且呼吸困难、面色发白或紫绀的症状,若无法在4-6分钟得到救治,会对大脑造成不可逆的伤害甚至失去生命,对此最有效的应对方法是,拨打120急救电话,在救护车到来前对患者实施每分钟100-120下的“徒手心肺复苏术”,可有效增加患者的生存率;
- 溺水者首先应清除口腔异物,通过压额抬颌法开放气道并人工呼吸,必要时立即实施心肺复苏术,万不可扛着或倒挂者溺水者跑动以期将其呛进肺部的水“倒出”。
现场师生踊跃提问
与会师生对培训内容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提问环节,唐皓副主任医师耐心的回答师生关于 “如何处理液氮冻伤”、“怎样避免熬夜猝死”、“野外实验外伤处置”、“野外蛇咬伤处置”等问题的疑问,大大提高了师生对突发急救事件的处置能力。
古力文医生现场演示急救措施
随后,唐皓副主任医师与古力文医生现场向师生们演示了针对外出血的各种包扎方式、自动体外心脏除颤仪(AED)的使用和心肺复苏术。讲解过后,我院师生们踊跃上台进行实践学习,感受了整个急救过程。唐皓副主任医师与古力文医生根据师生现场实践中按压手法、部位以及深度不正确的问题,进行讲解、纠正和指导。这种讲解+现场演示+亲身实践相结合的形式,让在场的师生们受益匪浅。
师生们学习 黄军就副院长向师生们
徒手心肺复苏术 展示AED使用方法
生命科学学院高度重视安全稳定工作,自2007年起,学院每年开展安全教育和安全相关应急演练,目的是使师生牢固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识。本次医疗急救培训及医疗应急演练共有实验室安全员、研究生和本科新生共计近300参加。通过定期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并严格要求师生员工参加,极大地减少了安全事故发生,有效地保障了学院教学科研活动的正常开展。
作者
本院
来源
本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