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 | 岭南赤子 传奇学者——寻访傅家瑞教授

发布人:内容管理员

image-20240112230857-1

校友介绍

         傅家瑞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植物生理学家和种子生物学家。生于1925年,1948年毕业于岭南大学,先后在岭南大学及中山大学生物学系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直2003年才退休,连续为中山大学服务了55年。一生奋斗功无数,旋为春风更护花。

        对于傅老来说,中山大学(岭南大学)是他工作的思想与学术圣地,也是他成长与生活的乐园。作为中大的著名学者,他取得无数的成就,获得了无数的荣誉;身为康乐园的赤子,他在这红砖绿瓦中与邂逅爱情与生活,也为这一片思想的圣地贡献智慧与赤诚。 生在岭南,一生牵挂        三家村是傅老与中大积缘最深的地方。傅老的父亲傅保光是岭南大学农学院的教授也是院长,但是在傅老七岁的时候就过世了。母亲何惠芳当时是个家庭妇女,一家人经济上很困难。当时的岭南大学怜恤遗孤,分出了一套房子给傅家,从此母亲便在三家村的仰光屋照料四个小孩。岭南还为傅家留了两个学位,一个给男孩,一个给女孩,可以从小学一直念到大学毕业。        老人从小学起到退休,一直都居住在康乐园三家村。除了傅老念中学时,岭南大学搬迁,因此在香港新界的青山暂居了5年。除此之外,他生命中的其他时光,几乎都是与康乐园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相伴的。        值得一说的是康乐园还是傅老浪漫爱情的见证。傅老师是岭南大学农学院的学生,而傅老的妻子梁承懿老师则是医学院的的学子,比傅老小两届。不是同一个学院,也不是同一届,那么两个人是怎么相遇、相知、再到携手一生的呢?说起来也很是古典,是距离催生了这段感情。当时两人在校学生会认识,但好多年来一直都只是以一般同学的关系来往。抗美援朝期间,梁承懿老师作为军医实习生,随部队前往军区,两人因此开始书信往来,渐生情愫。后来,梁承懿老师抓住一次机会调回了广州,可惜当时傅老因为工作,到海南岛出差去了。        然而有缘人总能千里来相会,当时学术研究多崇苏联,单位培养优秀的青年学者学习俄语,于是傅老报了一个俄语速成班,正是在这个俄语班,两人再次相见,然后便是一生甜蜜的纠缠。        现在傅老的子女也大半在中山大学念大学,成为校友家庭。这种世世代代与中大的因缘,令人惊异也感动。image-20240112230857-2                                                                                          傅家瑞教授全家福学于岭南,邂逅生物        傅老从小学起就在岭南读书,从岭南小学、岭南中学、岭南大学,大学期间傅老就读于岭南大学农学院。但是由于从小就对生物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植物方面,所以虽然在农学院学习,也从不曾放弃自己对生物学的追求,在校学习期间也曾跨领域地获得生物类奖项,生物学能力得到肯定。        之后生物系招助教,傅老便前去应聘,由于在校期间出色的表现,生物系很快就决定聘请傅老师为助教。从农学院的学生变成生物系的助教,这让傅老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学习更专业的生物学知识。生物系的老教授让傅老教导学生部分课程,包括植物分类、植物生理和微生物等课程。可是,傅老师在之前从未学习过微生物课程。为了做好充足的准备,傅老师就利用自己空余的时间,认真地学习畜牧系的微生物课程,观察老师是如何教学的。学习到了理论知识,为了确保知识的正确性和增加自己对微生物的了解,傅老师又到医学实验室做试验。后来学校有了微生物老师,傅老师又把工作重点落在植物生理方面,与老教授分工合作,在教学与科研不断前进。        同时这样的身份转变也让傅老接触到了一位让他受益匪浅的老师。傅老曾多次提到,他的老师对自己的影响很大,他很感谢这位指导老师。当时,在科研方面,傅老作为一个学生,与指导老师合作得很愉快。与其说是老师指导学生,倒不如说两人是很好的搭档,平等交流。这种没有等级形式的科研合作,是新想法与实际经验的结合,突显学术之光。由于受到指导老师的影响,在他以后的教学之路上,傅老都是带着学生,共同合作做研究,培养出一代代优秀学子,桃李芬芳,为学校、为社会做贡献。        后来傅老在种子生物学方面取得极高的成就,当被问道“您为什么研究种子?”的时候,他这样回答到:“我们要从生产问题出发,解决生产问题。农作物一般是由种子发育而来。种子的质量决定了收成。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大,对粮食的需要肯定会大大增加。通过研究种子问题,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做科研要考虑做科研的意义,真正的学者不会为了做科研而做科研,因为他们能够清晰的认识到科研学者应该承担的责任。就像在解放早期,因为当时国际环境的恶劣,而中国社会生产的发展又急需橡胶,于是他亲自到海南、广西、雷州半岛等地,了解当地橡胶种植环境,通过观察和研究,在室内外的实践工作,栽培出产量高、质量好的橡胶,支持祖国的发展一样。        在他在中大的工作的55个岁月中,傅老承担过多个基金项目,发表论文360余篇,出版近十部论著,还在中大创建了植物生理学博士点,是中大第一位植物生理学博士生导师,培养了50余位研究生,其中近30位为博士生。同时他还通过广播、办班的方式,为全国培养了数千名农业技术人员,对推动种子生物学的发展和应用起到了重要作用。2009年,傅老获得第一届“中山大学卓越服务奖”,这是中大对于这位在中大已服务五十五载春秋的老教授的感激,感谢他用自己的青春与智慧熔铸中大的学术与精神的宝塔,而那张受奖仪式的老照片挂在傅老家客厅里一进门就能看见的那面墙上——那是一位中大赤子对这份荣誉的自豪,对这所学校的自豪。image-20240112230857-3

                                                                          傅家瑞教授获得卓越贡献奖

转载:中山大学校友总会

编辑:佚明人,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