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生科之朝阳,探布泉之深奥

发布人:内容管理员

人物介绍:

   贾键涛,本科就读于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08级逸仙班,后推免至中山大学管理学院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现任广东中大科技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中山大学产业发展与企业可持续成长研究中心研究员,负责公司投资业务及旗下基金的管理工作,代表投资案例包括步长制药、安必平、爱旭股份、科顺股份、瑞可达、中投视讯、矽递科技等。

问:首先请您介绍一下您在中大生科院以及之后的求学经历。

答:我是08年在中大读的本科。刚开始的专业是生科院的生物技术专业。我们当时是有一个契机,就是学校在做教学的改革。有一个试点叫逸仙班,当时是集合了生科院、化院、理工院和岭南学院四个学院。这个理念在当时我认为是比较超前的:进来先做大类培养,我们能广泛的涉猎到不同专业学科的一些通识的教育。我们这一级刚好归在生科院管理。逸仙班除了跨学科教学资源的开放,还有就是我们入学就有直博的资格,而且是不受学院边界的限制。这也是为什么我读了生科院的本科后来可以去管理学院直博。我是08年入读的本科,17年完成博士学位,基本上是9年都在中大。

image-20240113004326-1

1贾键涛(左一)参访校友企业

 

问:能否分享一下您在本科期间遇到的令您印象深刻的事?

答: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些探究式自主实验的环节,我们几个同学设计一个项目,从实验设计到实验贯彻的培训。我记得当时我们要寻找一种分解石油的菌,具体名字我已经不记清了。当时我们了解到在北美地区有一艘邮轮失事了,对周围海水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于是我们通过实验找到了一种可以代谢石油的菌株,作为未来处理这种环境事故的一个手段。我们当时做的很粗浅,就是用紫外线去诱导某些菌株的变异,然后去测它的成长曲线、对原油的代谢速率等等。但是过程中大家全情投入去自主去设计实验,锻炼了我们从实验设计到实验贯彻的能力。我记得为了测成长曲线我们甚至在实验室通宵,那一天还正好赶上最冷的寒潮袭击。我们在实验室冻得瑟瑟发抖,晚上只能用烧瓶烧了热水。这可能是本科期间一些比较印象深刻的片段。

image-20240113004326-2

2贾键涛(右一)参访企业

 

问:您觉得生科院的本科教育在您之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对您有哪些帮助呢?

答:首先,我认为学科知识是很重要的。比如说从我从事的投资工作来讲,现在的投资机构喜欢招的往往都是技术型人才。比如在生物医药领域,我们更希望招一个生命科学或者是医学的博士,去做相关的工作。在我看来,商科的东西相对来说是容易补上来的,比如说财务知识、商业的理解,都是可以通过像MBA教育等等来学习。但是对于真正硬核的自然科学和工程知识,可能只有像在生科院接受过系统培养,从植物学、动物学开始学,一步步到生理、免疫、分子、生化等课程。开始的时候同学们可能会觉得它们之间好像没有关系,但是到最后理解分析生物医药项目的时候,这些学科知识支撑了你对这一块前沿科学技术的理解。除了学科知识之外,我认为生科院带给了我一种思维逻辑的培养。生命科学系统教育,潜移默化地训练了对于问题的拆解、对于复杂问题的抽离的能力。本质上说,就是要从纷繁的表象中找出一个机制去解释现象。

问:能简单介绍一下您现在的工作内容吗?

答:我现在是在中大科创工作,我们所做的叫股权投资。这个行业本质上的商业逻辑就是通过基金的形式投资到企业,同时通过对企业的各种各样的帮助和服务,使这个企业慢慢的从小成长到大。未来我们会收获企业股权增值的部分,来实现退出,获得回报。这个行业对于创新的促进作用以及转化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不同的金融手段对于企业发展的支持阶段是不一样的,比如银行更多的时候是提供资产抵押,那对于早期的科技创新项目或者是需要快速发展的项目,在传统的融资渠道无法为他提供支持的时候,就需要像我们这样的机构去投资。从投资阶段上划分,股权投资又从早期到后期分为天使轮、ABC轮等等。假如在公司早期阶段,甚至是在项目还只有一个概念的时候就投进去,那就是天使投资。

  因为我们机构源自中大,所以关注的方向更多是和中大本身学科基础相关的,比如说中大的生物、医学都是很不错的,所以医药健康是我们很重要的一个投资方向,再一个就是新材料、新工科等等。

image-20240113004326-3

3贾键涛(右三)进行工作会议

 

问:生命科学领域学术界和产业界近510年以来经历了快速的发展,从投资人的角度您怎么看待近阶段的行业发展?生命科学行业的发展和我们生物专业的学生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答:这个问题太过宏观了,很难去讲,但是我可以分享一点想法。每个专业背后其实都对应一个切切实实的行业,有些行业可能方兴未艾,有些行业可能正处于昂扬向上的时候,有些行业日暮西山。这背后的规律实际上是行业的周期对应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经济的发展,没有办法说能做一种特别准确的预测。其次就是对于学生来讲选专业和他/她最终从事这个专业之间是有时间差的。在经历了本科、硕士67年的时间毕业,行业可能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如果聚焦到生命科学领域,我认为这是一个抗周期的行业。总的来讲人们对于保持健康的愿望是永恒的。随着收入的增加,随着国家医疗支出占GDP比重的增加,这块的需求肯定是越来越强的。但至于说在多大的周期内能有一个技术上飞跃式的发展,这往往需要多学科的共同推动。我认为生命科学是永远的朝阳行业,但也确实是有一个问题,就是只有这个行业内非常顶尖的人才才能非常强烈地享受到这个行业的红利,剩下的可能大部分都是作为工程师进行一些重复性的工作。在每个行业其实都是如此,就是只有最顶尖的人享受红利,但是可能在生命科学行业呢,上面的带呢就会窄一点。因为第一个做出原创性技术突破的那一组科学家,可能只有他们才能享受这一波的红利,也就是所谓的“快者通吃”。

问:最后您对生科院的学弟学妹们有什么寄语吗?

答:我想或许可以提炼成一个成语——“功不唐捐”。在拿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其实我是很迷茫的,不知道未来要学什么,会发生什么。我相信很多同学现在也会有类似的感觉。但现在回过头来看,我可以坚定地和大家说,生科院所带来的学术培养,对我之后工作的支撑是非常重要的。就像我之前讲的,现在的投资机构更愿意招纯科学技术型人才。因为他对这个行业有足够的了解,或者即使他不是这个专业的,他的理性思维也可以帮助他理解新领域。所以你们付出的努力,只要是踏踏实实的,在未来肯定会感觉到有所回报。

第二就是不管你在本科阶段之后是选择继续留在生命科学领域,还是转向其它的行业,我认为在本科期间的主要工作都是应该真的认认真真地把学科基础打牢。有时大家或许会感觉自己所学离实际距离很远,这是因为没有认识到生命科学知识体系的庞杂和深度。作为入门者,唯有放低自己的心态,把基础的东西学好。千万不要只学生物属性特别明显的课,觉得物理、化学、统计等自己以后不会用到,实际上生物学的许多方面都存在着多学科的延展。

这些是我想对学弟学妹们说的,最后祝生科院发展越来越好,同学们都能在生科院学有所成!

image-20240113004326-4

4向贾键涛(左一)赠送学院纪念品

 

作者

本院

 

来源

本院